欢迎访问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今天是:
院长微信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资讯
守护心脏,无线搏动——市一院为94岁老人心脏成功植入双腔无导线心脏起搏器!
发布时间:2025.10.14            发布人: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手机阅读本文
字号调整:


      日前,市一院优越路院区心血管中心率先开展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将一枚重约2克、小如胶囊的心脏起搏器,成功植入一名94岁老人的心脏内。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刷新了我市起搏器植入的年龄纪录,也标志着医院以无线科技重塑心脏治疗的未来,将为广大心律失常患者带来更安全、更高效、更定制化的治疗体验,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万千心律失常患者点亮“心”希望!

(太治愈了!以上视频请点击、了解)

病 例 直 击

      今年94岁的谢爷爷家住市区,患冠心病已20多年。据其儿女叙述,近段时间老人常说乏力、嗜睡。920日,老人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家人为其检测发现心率每分钟仅30多次,遂急忙将他送至市一院优越路院区急诊科。

      后心电图检查显示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39/分,心动过缓,遂入住心血管内科二病区。经注射药物刺激治疗,老人病情未得到有效缓解,心内科二病区主任王晓琼给出了建议:“老爷子心跳次数过低,随时有心脏骤停的危险,建议安装永久起搏器。

       “这么大岁数,安装永久起搏器会不会有危险?有没有安全性高、手术创伤小的起搏器?”谢家儿女提出了心中的顾虑。“目前有一种先进的起搏器,不需要导线,只有胶囊大小,很适合老爷子安装。“王晓琼的话给谢家儿女吃了一颗定心丸。

      王晓琼解释说,正常人心脏每分钟搏动60-100次。如果心脏传导系统发生异常,则可能低于60/分,这时称之为心动过缓。起搏器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心跳过慢的有效疗法。考虑到这位患者已94岁高龄,且心肺功能差,实施传统起搏器植入手术的话,出现感染、血气胸、急性心衰等并发症的风险非常高。因此经综合评估,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最终为老人选择了目前最先进、体积最小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进行植入。

      “与传统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具有‘无囊袋、无电极、无切口’的特点,它的重量不到2克,只有一粒胶囊大小,直接植入患者心腔内,杜绝了导线磨损、囊袋感染的风险,大大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王晓琼进一步解释。101日上午,经过精心准备,在市一院副院长、心内科专家于维雅和优越路院区心血管病中心主任王耀辉的指导下,王晓琼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了双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手术在局麻下进行,全程用时不到1小时,从患者右侧股静脉入针,切口不足1cm,通过导管将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到老人右心室的目标位置。

      术后谢爷爷恢复良好,心率设定为50/分,他还自述道:“这心脏里放了个东西,咋没有一点感觉呢”。1013日下午,副院长于维雅、优越路院区心血管病中心主任王耀辉、王晓琼等专家来到病房看望时,老人气色红润,精神状态很好,他激动地握着于维雅的手说:“谢谢,谢谢!你们真是好专家,好技术呀!”谢爷爷的女儿也感动地说:“手术非常成功,老爷子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非常感谢医护人员!”


      副院长于维雅表示,此项新技术的开展不仅标志着市一院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更助推我市心脏电生理技术进入新阶段,引领心脏介入治疗向着更微创、更智能的方向发展。今后,市一院心内科王耀辉主任、张铁须主任、王晓琼主任、谢鹏飞主任等专家团队将不断探索新技术,以更优化的治疗手段,切实为患者带来健康福音。

一审一校丨付睿

二审二校丨王耀辉、王晓琼

三审三校丨于维雅